SEAnews Issue:monthly
tel:65-87221054
NNNNNNNNNNNNNNN
回光返照 SEA Research, BLK 758 Yishun Street 72 #09-444 Singapore 760758
Let's turn the light inwards, illuminate the Self.
About Us Your Comment
Back Page ►

书评:圣灵的施洗(阿拉姆语起源I)

 耶稣说:「站在门口的人很多,但唯有那些单独者,才会进入新娘套房。」(托马斯75)
根据日文版《托马斯福音》的作者荒井献先生,『新娘套房』的原始词『nymphon』的字面意思是『婚姻之地』,在这里进行圣婚仪式,也就是说,进行将分离的男女通过智惠(Gnosis)而恢复原始统一的秘仪的地方,《菲利普福音书》将它排列在其『五个典礼』中最高地位。『新娘套房』是男女被承诺作为『单独者』而进入的『王国』的象征。『单独者』是『超越分裂,恢复原来的整合(propator=本来的自己)在自己里面的人』的意思。本来的自己的支配就是现成神的王国。在托马斯福音书里,『单独者』的一句被重复用作关键词。
阿拉姆语起源

如果说希伯来语的《旧约圣经》是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之间地区往来往去的游牧民族的『建国神话』与包含『迪尔蒙(Dilmun)岛的乐园』和『巴比伦洪水传说(Babylonian flood legend)』的古代『苏美尔神话(Sumerian mythology)』被嫁接而成立的话,那么,希腊语的《新约圣经》(就是自己是在新约下被嫁接到亚伯拉罕家谱中的外邦人的新救济合同)的成立当然受到『希腊罗马(Greco-Roman)文化』的极大影响,但是另一个阿拉姆语起源(Aramaic roots)也不能忘记。耶稣也日常使用阿拉姆语是众所周知。因此,将考察基督教的阿拉姆语起源,并从此分开七次介绍其考察结果。
实际上,阿拉姆语是包括亚述和巴比伦尼亚在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游牧民族语言的总称,而在犹大王国使用的希伯来语是阿拉姆语的迦南方言。
传教的东西分岔

根据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历史学家施罗摩• 桑德(Shlomo Sand)教授,在公元第1个世纪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只不过大约80万人。相反地,那时在世界的犹太人口是约4百万。从未接受割礼的犹太后备军的数量会是个更为庞大的数目。尤其在罗马,有这种强大的外邦犹太人社区。因此,保罗(Paul),彼得(Peter)和约翰(John)向西走去,并在希腊和罗马宣教,但据传托马斯,巴多罗买(Bartholomew拿坦业Nathanael)和达太(Thaddaeus:七十个门徒之一,但不是十二使徒,也就是托马斯的弟弟)在耶稣死后立即去亚述和印度甚至到中国宣教。
根据初期教父耶柔米(Jerome 347-420)的说法,巴多罗买在印度传福音后在亚美尼亚(Armenia)的阿尔巴诺波利斯(Albanopolis)去世。
达太在哥哥托马斯的指示下,到亚述的埃德萨(Edessa),就是现在的乌尔法(Ulfa)和帕提亚(Parthia)去而传福音。埃德萨是『亚述东方教会(Assyrian Eastern Church)』的中心地。在该地区被发现的二世纪的硬币上描绘了戴着十字架王冠的埃德萨国王的肖像。在公元95年时,亚述的19个城市都有主教。基督教到公元161年前传播到波斯(Persia)和巴克特里亚(Bactria)。
东风压倒西风

耶稣日常使用亚拉姆语是众所周知,那么在东方,尤其在亚述地区,有着讲亚拉姆语的地道犹太人社区。因此,东方的传教工作比西方的更成功。罗马将基督教作为国教之前,在埃德萨和亚美尼亚就诞生基督教国家,东方诸教堂也陆续成立。根据新教圣经评论家也是日本基督教联合会池袋教会的第一任牧师久保有政先生,从西历800年到14世纪,东方的基督徒人数远大于西方的基督徒人数。
圣托马斯传说

根据社会人类学家杉本良男先生的《天竺圣托马斯灵验记》,《符类福音书(马太,路加和马可福音)》将托马斯列为十二使徒之一,但托马斯不是他的真名,是耶稣给他的阿拉姆语绰号,意思是双胞胎,在希腊语中是迪迪摩斯(Didimos)。他的真名是犹大(Judas)。
据杉本先生,他的名字在《符类福音书》里仅出现在十二使徒名单中,虽然《约翰福音》则提及四次他的名,不过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中,他仅被称『托马斯的怀疑』或『多疑托马斯』而已,他的性格尚不清楚。
相反地,在东方基督教界里的圣托马斯的传说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智惠者托马斯(Thomas the Knower)』,就是讲『格诺西斯主义(Gnostic teachings)』的托马斯。圣托马斯在东方基督教的格诺西斯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对峙在西方基督教里的圣彼得。另一个是『流浪者托马斯(Thomas the Wanderer)』,意思就是作为传教士和东方教会创始人的托马斯。据许多传说,托马斯去过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甚至到巴西和墨西哥。
埃德萨(Edessa)

圣托马斯信仰的中心被认为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德萨,目前的土耳其乌尔法(Urfa, Turkey)。这个城市的前身是奥海(Urhai),在公元前303年被命名为埃德萨之后,在一段时间(公元前132年-公元242年)成为一个独立国。后来被罗马帝国占领,并在1146年被土耳其称为乌尔法(Urfa)。关于基督教传播到该地区,当初被认为圣托马斯本人被派遣并进行了事奉,但最近被称托马斯派他的弟弟达太去传教,并这个说法现在很普遍。埃德莎做为东方叙利亚教会的中心而蓬勃发展,但在七世纪的穆斯林入侵宣告了其辉煌的历史。在这座城市中,包含使徒托马斯遗物的圣托马斯教堂于4世纪建成,但被土耳其摧毁。
久保有政先生则说「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圣托马斯于公元35年左右,也究是耶稣升天后两年已经就前往亚述,然后前往印度侍奉。他在喀拉拉州的克兰加努尔(Cranganore)登陆,建造了七个教堂, 顺到泰米尔纳德州的马德拉斯(Madras),然后于公元62年前往到中国北京(长安?)。托马斯在中国事奉后再次返回印度,于公元68-75年受难,葬于迈拉波(Mylapore:泰米尔纳德州金奈区)。托马斯被列为亚述东方教会(Assyrian Eastern Church = Syrian Church)的第一任大主教。印度基督徒自称为『托马斯·克里斯蒂安(Thomas Christians)』。『亚述东方教会』在中国被称为『景教(Luminous Religion)』。」
为什么没有人进到井里面

前述《托马斯福音》75节很可能是74节的对句。
 他说:「主啊,水井旁边的人很多,却没有人进到井里面。」(托马斯74)
『井』是被承诺任何人从那里喝水,就会成像耶稣一样的永生的泉源。就像『新娘套房』一样,它是『本来的自己』的象征,指的是『神的王国』。被称古代教会最为著名的神学家的亚历山大学派代表奥利金・亚当曼(Origenes Adamantius:182?-251)在他的著作《驳克里索(Against Celsus)》里问「为什么水井旁边的人很多,却没有人进到井里面?」
佛陀在印度各地传道40多年后,向他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佛说「舍利佛,在这个世界里作为贯彻各个现象和事物的普遍性而存在的真理,就是实相,只有佛陀能理解和分享,而不是平凡的人。舍利佛,向众生解释是没有用的。但是,现在我在诸菩萨中,并喜无畏。所以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佛陀就开始讲无上道,就是法华经。
佛教的无上之道,只有佛陀才能理解,一样地,只有通过与耶稣结婚而成为『单独者』的人才从永生的泉喝水。因此,许多人聚集在教堂,却没有人进到井里面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中国禅宗第三祖僧璨鉴智禅师(?-606)在他的著作《信心铭》里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怪不得,基督徒说「只要祷告基督的名即可,救济在内」,那么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日本法华宗始祖日莲和日本净土真宗始祖亲鸾分别各建议只打坐,只唱题,只念佛就行了。<待续>

“圣灵的施洗”是什么概念?
根据约翰福音的辩证法,
【正题】“一个人可以通过接受人子的见证而被施洗以圣灵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约翰5:24)
【反题】不过,“地上的人,不会接受从天上来的人的见证。”(约翰 3:32)
那么,一个人怎么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呢?
【合题】“如果你要接受以圣灵受洗,就回到太初与神同在的话语中(约翰1:1),从而见证神是真实的(约翰3:33),那就够了。”
法眼禅师通过回答,“你就是慧超”而把在慧超里面活生生的面目摆在他的眼前。
在这里购买




○一个世界:
SEAnews旨在实现克服种族/宗教/思想差异的一个世界。

您的意见 / 退订





width="200" border="0">


SEAnews Messenger


SEAnewsFacebook


SEAnews eBookstore


SEAnews world circulation


[Your Comments / Unsubscribe]/[您的意见/退订]/[ご意見/配信停止]
Please do not directly reply to the e-mail address which is used for delivering the newsletter.
请别用递送新闻的邮件地址而直接回信。
メールをお届けした送信専用アドレスには返信しないで下さい。
SEAnews 掲載記事の無断転載を禁じます。すべての内容は日本の著作権法並びに国際条約により保護されています。
Copyright 2003 SEA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production or republication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